大漲70%后又暴跌 這一新風口還能“上車”嗎
來源:中國基金報 2022-09-02
隨著風光儲持續高景氣,以及近期多地高溫限電行情催化。7月以來,虛擬電廠概念受到市場廣泛關注。
一方面,上市公司紛紛布局相關領域,另一方面,虛擬電廠指數自4月底市場回暖以來漲幅明顯,8月24日則曾一度攀至年內高位至7524.94點,區間漲幅超70%。不過隨后又震蕩下跌,截至9月1日,虛擬電廠指數報6253.64點,近7個交易日跌幅超16%。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國內虛擬電廠技術未完全成熟、商業模式仍未清晰,但隨著政策的持續加碼推動,到2030年運營市場規模將超過4500億元,盈利空間也將進一步打開,相關投資機會仍值得關注。
何為虛擬電廠?
事實上,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簡稱VPP)并非新概念,最早由Shimon Awerbuch博士于1997年在《虛擬公共設施:新興產業的描述、技術及競爭力》中提出。
“虛擬電廠可以理解為將不同空間的可調節(可中斷)負荷、儲能、微電網、電動汽車、分布式電源等一種或多種資源聚合起來,針對多元化資源主體通過調度算法實現自主協調優化控制,參與電力系統運行和電力市場交易的智慧能源系統。”國網信通股份安徽繼遠軟件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事業部總經理助理梁翀向記者表示,簡單理解就是虛擬電廠雖不是實體電廠,但是可以通過一定的技術將全國的儲能設施聯接起來,對電力進行統一的精細化調配管理,從而優化電力資源使用,避免電力浪費。
“據國網公司測算,要滿足5%的峰值負荷,我國需要投資4000億元建設火電廠和配套電網來削峰填谷,而采用虛擬電廠只需500-600億元。”梁翀表示,虛擬電廠作為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實現對大量分布式能源的靈活管控,通過對電網調度與分布式能源出力的協調控制,既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又促進分布式資源參與能源市場,是新型電力系統在能源用戶側實現互動化、智能化的可行途徑,對緩解電力緊張將發揮重要作用,市場前景廣闊。
據梁翀介紹,當前國外虛擬電廠已部分實現商業化,理論和實踐方面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熟且各有側重。其中,美國以可控負荷的需求響應為主,參與系統削峰填谷;日本側重于用戶側儲能和分布式電源,以參與需求響應為主;歐洲以分布式電源的聚合為主,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近年來,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互聯網發展戰略下,我國電力系統正朝著供能資源多樣化、資源布局分散化、資源類型清潔化的方向發展,整個電網也處于向數字化、智能化的互聯互動轉型的過程之中,并且在江蘇、上海、河北、廣東等地開展了電力需求響應和虛擬電廠的試點。”梁翀透露,目前國內虛擬電廠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以研究示范為主。
多地展開實踐
商業模式仍不清晰
今年以來,虛擬電廠相關政策頻頻出臺,全國多地也相繼展開實踐。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構建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市場機制,鼓勵抽水蓄能、儲能、虛擬電廠等調節電源的投資建設。”,3月又發布《“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表示要推動儲能設施、虛擬電廠、用戶可中斷負荷等靈活性資源參與電力輔助服務。
8月26日,國內首家虛擬電廠管理中心——深圳虛擬電廠管理中心舉行揭牌儀式。據了解,深圳虛擬電廠已接入分布式儲能、數據中心、充電站、地鐵等類型負荷聚合商14家,接入容量達87萬千瓦,接近一座大型煤電廠的裝機容量。預計到2025年,深圳將建成具備100萬千瓦級可調節能力的虛擬電廠,逐步形成年度最大負荷5%左右的穩定調節能力。
深圳虛擬電廠管理中心的成立,標志著國內虛擬電廠邁入快速發展階段,不過當前我國虛擬電廠正處于邀約型向市場型過渡階段,國網信通股份繼遠軟件梁翀認為有三點需要關注。
第一,虛擬電廠總體處于試點示范階段,省級層面缺乏統一的虛擬電廠平臺。梁翀介紹,已建的虛擬電廠平臺參差不齊,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接口,主要是分散的不同市場主體自建虛擬電廠為主,未實現與大電網的互動控制。
第二,大部分虛擬電廠試點實現了初步的用戶用能監測,但鮮有項目實現虛擬電廠的優化調度及對分布式能源的閉環控制。梁翀認為,在虛擬電廠控制各種分布式能源發電設備、儲能系統以及可控負荷的過程中,對其協調控制是關鍵和難點,但目前該能力還有待完善。
第三,虛擬電廠商業模式仍不清晰,總體處于探索階段。當前上海主要參與需求響應、備用和調峰三個交易品種,是國內參與負荷類型最多、填谷負荷比例最高、參與客戶最多的。江蘇、廣東主要參與需求響應,冀北主要參與調峰為主的輔助服務市場。梁翀表示,當前虛擬電廠商業模式尚不清晰,更多的是通過價格補償或政策引導來參與市場。
上市公司積極布局
板塊振幅加劇
隨著風光儲持續高景氣,以及近期多地高溫限電行情催化,7月以來,虛擬電廠概念受到市場廣泛關注,上市公司方面也在積極布局。
8月31日,國電南瑞在2022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中標了多個電力現貨市場試點項目,后續將有力推動公司新能源、儲能、負荷側交易、虛擬電廠、調頻調峰電站等業務的拓展。此外,公司承擔的首個省級虛擬電廠——山西省虛擬電廠運營管控系統已完成試運行。
據了解,目前恒實科技、國能日新、萬里揚、北京科銳、東方電子、澤宇智能等多家上市公司均透露在虛擬電廠領域已有布局。
另一方面,受投資者持續關注,近日智微智能、啟迪設計、中國長城、海聯訊、天邁科技、杰創智能、緯德信息等多家公司紛紛回應稱,公司暫未有虛擬電廠相關業務或服務。
二級市場上,虛擬電廠指數自4月底市場回暖以來漲幅明顯,8月24日則曾一度攀至年內高位至7524.94點,區間漲幅超70%。不過隨后又震蕩下跌,截至9月1日,虛擬電廠指數報6253.64點,近7個交易日跌幅超16%。
多只成分個股股價振幅亦加劇。如北京科銳股價自4月底市場回暖以來開始震蕩爬坡,8月以來,隨著虛擬電廠概念的持續火熱開始大幅上漲,截至8月29日,月內股價漲幅近40%,不過8月30日又開始出現回落,且8月31日、9月1日連續2個交易日跌停。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短期波動對長期趨勢影響不大,虛擬電廠未來市場規模巨大,從發電端到用電端均有可挖掘的投資機會。
華西證券研報顯示,虛擬電廠的主要業務場景包含輔助服務、需求響應、市場化交易、能效管理。估算到2025年,虛擬電廠的投資建設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元,平均每年投資建設規模達到105-200億元;運營市場規模將達到968億元,2030年將超過4500億元。盈利方面,電價是決定虛擬電廠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電價機制改革不斷深入,能為虛擬電廠進一步打開盈利空間。
華創證券研報顯示,預計虛擬電廠在今明年有望快速成規模落地。國網區域有望快速跟進。從已披露公司業績來看,二季度電網整體增速相對強勢,部分公司二季度呈現加速特征,相對其他版塊表現更為突出。“而按照預期來看,二季度仍受疫情影響,因此我們對三四季度電網信息化相關版塊更加樂觀。當前估值水平下性價比突出,建議積極配置。”
民生證券研報顯示,電網是雙碳改革中堅力量,儲能、信息技術等各環節充分受益。其中,新能源領域的關鍵信息技術產品開發和應用,虛擬電廠等協調控制系統發展是關鍵。雙碳趨勢下,電網是核心的建設環節之一,相關升級改造需求持續釋放。“十四五”期間電網投資保持高景氣,儲能、信息化智能化是投資重點。從“發、輸、配、售、用”等環節看,各個環節的領軍企業均有望受益。 |